1、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采用高产作物品种,结合水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绿色革命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印度农业技术水平,如高产品种面积从1966/67年的189万公顷扩张到1990/91年的6700万公顷,灌溉面积、农用机械和化肥施用量都有显著增长。
2、印度为了增加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来源,近十年来曾先后推出了旨在发展牛奶生产的“白色革命”和发展渔业的“蓝色革命”,取得了—定的成绩。 另—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科研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第(3) 题,德干高原西北 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棉花,而孟 买靠近棉花产区,原料丰富,临海并有铁路 交会,海陆交通便利;人口多,市场广大,劳 动力丰富。
4、印度农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约50%的小农户经营规模极小,平均只有0.39公顷土地,而最富有的3%的大农户却占有了14%的耕地。土地改革虽历经40年,但土地集中现象依旧严重,封建和半封建经济成分依然占优。无地农民的比例高达35%。
5、在农业投入物总值中,现代投入仅占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98%。农业先进技术大都局限于小麦和水稻,而对豆类和油料作物没有重大影响,造成这些作物产量低下,每年需进口大量食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这一切反映在印度的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
6、印度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包括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频发,这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导致农业减产。 此外,热带季风气候还伴随着虫害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困难,对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印度国土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公里,拥有7亿公顷的耕地,这些耕地产生了16亿吨的粮食。与中国相比,尽管印度的国土面积较小,但其耕地面积却超过了我国。 尽管印度的耕地面积较大,但其人口数量却达到了11亿。尽管如此,印度依然能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实际上,印度的面积并不小。印度是世界上面积第七大的国家,拥有约3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更重要的是,印度的面积并不是其能够养活十几亿人的唯一因素。首先,印度的农业产量非常高。印度拥有广阔且肥沃的土地,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
首先,印度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其可耕种土地比中国多,这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条件。 其次,印度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他们能够种植三季稻,增加了粮食产量。 第三,印度农业科技发达,通过绿色革命,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第四,印度农业灌溉便利,恒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1、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引进高产良种,加强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投资。 政府扩大农业信贷,吸收外国农业贷款,并对农业投入提供财政补贴。 成立国营粮食公司,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选择一些雨量充足、水利设施较好的地区重点推行一揽子农业现代化技术。
2、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施了首次“绿色革命”。此次革命引入并培育了新品种,推广了化肥使用,改善了灌溉技术,并促进了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印度的粮食产量,尤其是小麦和稻米。然而,这一过程中过度使用了化肥和农药,导致地下水过度抽取和土地退化,进而削弱了粮食增产的潜力。
3、得益于灌溉扩展、化肥和农药使用增加以及农业机械化,印度粮食产量显著增长,实现了自给自足。 “绿色革命”期间,印度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95%,1981年达到历史高点,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生产国。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牛,印度教视牛为神圣,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
4、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印度沿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恒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5、“绿色革命”主要针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推广高产作物品种为中心,提升粮食产量。 通过引入高产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如“墨西哥小麦”和“奇迹稻”,以及扩大灌溉、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印度实现了粮食产量的显著增长。
1、印度主要依靠其广阔的农业耕地来维持庞大的人口。全国72%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耕地面积达到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肥沃的河流冲积平原为印度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有余粮出口至其他国家。
2、首先,印度的耕地面积巨大。尽管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印度的耕地面积却高达7亿公顷,仅次于美国。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印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这为其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印度的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
3、专家分析指出,印度能够养活其庞大人口主要有五个原因。 首先,印度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其可耕种土地比中国多,这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条件。 其次,印度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他们能够种植三季稻,增加了粮食产量。 第三,印度农业科技发达,通过绿色革命,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4、首先,印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可用于耕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非常大(印度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二,为155万平方公里),几乎达到了整个国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大量的河流冲积,造成平原密布,所以耕地面积辽阔。
5、印度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远超中国三分之二的非肥沃土地,这为其粮食生产提供了基础。此外,印度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高降雨量也有助于农业生产。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印度的粮食产量并不低于中国。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印度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6、印度,这个面积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南亚国家,是如何养活其13亿多人口的呢? 白居易曾言:“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节俭与奢靡生活态度的深刻认识。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不仅拥有广阔的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
优势: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的增长,进而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在正常情况下,生产往往超过消费,为社会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动力。
环境压力大: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的发展,空气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负荷。 就业机会少:尽管印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未能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就业机会变得相对稀缺。这导致了高失业率和就业质量低下的问题。
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劳动力的成本相对较低。 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印度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快速消费品和服务业方面。 截至2023年,印度的人口已逼近14亿,使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了我国。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前,人口众多被视为一种优势。即便教育水平不高,庞大的人口基数仍能孕育出一批天才和人才,同时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劳动力。这些因素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人口众多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需求,这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 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激发创新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资源优化和市场完善。 扩大内需市场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增强经济稳定性。
印度,这个位于南亚的古老国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长期的英国殖民掠夺和封建土地制度曾使其农业生产陷入困境。曾被称为“饥荒之国”,历史上的1900至1947年间,饥荒夺去了2600多万人的生命,土地荒芜,人民生活极其艰难。
第二次“绿色革命”始于2004年,印度利用生物技术进步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并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这次革命不仅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改善了生态环境。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引进高产良种,加强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投资。
绿色革命在印度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印度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经过20多年(1967~1991年)的发展,在绿色革命的发源地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和北方邦西部,无论是农业生产率、现代农业投入的使用,还是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